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馬刺迷熱愛的遊戲


來是想聊聊銀黑兵團開季以來不可思議的戰績,不過依照總教練波波桑精明/詭異的帶兵哲學,下半季若篤定進季後賽,開始燒戰績作實驗或保存戰力打養生籃球的機率實在很高(所以現在和你窮哈拉七十二勝話題的人肯定不是馬刺迷),那我們就改聊電腦上的NBA 2k11吧(茶)。

沒記錯的話,鼎鼎大名的2k系列,一直要到2k9這代才正式在PC上登場,始終和家用主機絕緣的本人,理所當然也是從這代開始加入摔搖桿的行列(誤),在那之前則一直是EA NBA Live系列的,嗯,要說是愛用者好像也不對,畢竟PC上的籃球遊戲長年被EA壟斷,你不玩就沒得玩,就勉強稱之為使用者吧。

有句話是這麼說,無知的人最幸福,這句話大多數的時候都會自動附有但書,端看使用者當時的立場如何。通常身為一個EA Live系列籃球遊戲使用者的立場來說,這裡的潛台詞就是:只因你玩不到2k。

乍聽之下有點毒,但在相當容易激起人類旺盛戰意的網路遊戲論壇裡,非反串而同意這句話的人,講真的,據個人觀察比例還蠻高。並不是EA Live系列真的差到那種搖頭嘆息的程度,好歹是大公司,中間幾代也堪稱經典,只是太倒楣業界裡有人比你更擅長你正在幹的事。詳細情形不再贅述,相信有類似豁然開朗經驗的人都能自行體會對照。

接下來只聊一些個人印象深刻的東西。

上頭講的摔搖桿不盡然是玩笑話,和上幾代相比,2k11很明顯強化了玩家對使用戰術的依賴感,尤其在進攻上。為什麼用依賴感這個模稜兩可的詞句來形容呢,因為製作小組是靠著近乎作弊的AI來達到這個美好結果。

大概因為玩家總是理想主義者的緣故,又要遊戲真實,又要遊戲具備娛樂性,簡單翻譯就是我想玩遊戲,可是又不希望都是我在玩,這導致遊戲製作小組為了創造出能「適當」取悅遊戲玩家的系統,非得絞盡腦汁把自己當自燃人使用不可。

當然礙於現實條件,很難光是因為努力就能作出好遊戲。要說努力,螞蟻也很努力啊。這時,比較有品味(sense)的一方,通常也比較能夠填補就算努力也辦不到的那些空隙。

如同我們會說2k不擅長作棒球遊戲,那麼作籃球遊戲的2k,顯然就有品味多了。你要把這裡的「品味」代換成經驗的累積也無妨。

只不過這品味終究沒能完全彌補變態AI對玩家造成的傷害。喔,別誤會,2k11在我個人眼中當然還是個好遊戲,只是不像與2k9或2k10初次相見那樣,夾帶著陌生而美好的朦朧光暈。對於2k11來說,一方面PC玩家已經開始適應沒有EA Live的日子(以幾乎沒有陣痛期的方式),另一方面,2k11的製作小組也沒有因為過往的成功而趨向保守(如某個被評為『無懈可擊的平庸之作』的即時戰略鉅作),還是繼續想創造出受到玩家激賞的遊戲,總而言之,彷彿努力過頭卻缺乏派對動物嗅覺此類臨門一腳條件的宅男一樣(?),2k11成了瑕不掩瑜的結果。

回過頭來再說,如果要具體形容那些「可惜了」的作弊AI,大抵不脫電腦驚人的防守能力,尤以用魯夫式抄截來製造玩家海量失誤為最,其餘像跳黏巴達般的防守玩家運球切入的技巧(切沒幾步就身體接觸被迫停球),或者過度強調的關鍵時刻明星能力(就算3P包夾電腦照樣後仰跳投空心得分),也都適時幫了點忙。

於是,有點本末倒置的,藉著沒辦法合理輕鬆自幹的結果,遊戲製作小組強化了乖乖執行進攻戰術對玩家的重要性,藉以顯現出「2k11更像是硬蕊籃球遊戲」這個以往最常被玩家用來打趴EA Live系列的優點。

雖然還有手動調整Game Slider這個最後的尚方寶劍,可是以玩家對2k系列的高度期待來說,這似乎比動用賽夫羅德大神更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完全沒碰傳說中的MP,於是乎上頭那幾項,大概就是目前我想的到對2k11的怨念了。畢竟就一個馬刺迷來說,大量跑戰術不太可能是種折磨--不論是不是勉強得來的結果--對電腦進攻時的防守也不盡然無解(好吧,健康的姚明除外),只要熟練補防技巧,還是能一定程度限制電腦上演飆分秀。只要你不挑選宛如宗教苦修的名人堂難度。至於其他如王朝模式依舊沒有TE(Trade Exception)或傷病條例(雖然中產終於可以拆開用)的不完美擬真缺憾等等,只能說,完美的遊戲只存在於沒有市場機制的世界,而那個世界是不需要遊戲的。

當然,就算沒有上述那些事後補救的方法,光是用「難道你想回頭玩NBA Live嗎?」來恐嚇眾玩家,繼續當個2K系列死忠擁護者,就不會是個太困難的決定。什麼,你說EA本年度沒有出NBA的籃球遊戲!那當我沒說好了。

即使健康的Manu帶領馬刺隊,開季以來打出令人驚奇的戰績(目前為止還是聯盟第一),然而身為一個銀黑兵團的擁護者,低調樸實的本質是始終不會被遺忘的,更不用說就實際的陣容來看,馬刺確實還有不少補強空間,例如禁區攻防的退化,以及兩翼防守大鎖的缺乏等等。

在真實的世界裡,很多事情是很難達到圓滿的,就算再努力也辦不到,這也造就了虛擬世界的可愛。

很明顯,現實中的馬刺,是不可能交易來Chris Andersen、Anthony Morrow或Thabo Sefolosha這些球員,可是,當我在電腦裡操縱著Chris Andersen,於逐漸老化的Tim Duncan身後幫忙分擔禁區防守的重擔,讓Anthony Morrow跑馬刺經典的兩邊底角三分戰術,或者驅使Thabo Sefolosha繼承Bruce Bowen打死不退的大鎖氣魄,令球隊能夠和狡猾作弊的電腦對手周旋,最後得以在Manu使出鬼之假切-->跨下運球撤步-->後仰跳投絕殺之連續技後贏得比賽時,我的腦袋裡一瞬間,確實浮現出馬刺更衣室牆上,某段和敲擊石頭有關的諺語。

如果說飢餓是食物最好的調味料,那麼(可控制的)「希望」在遊戲吸引人的質素上,也就扮演了相同的角色。這也是2K系列背後真正的精華:營造出一個可彌補的無傷世界,不論你之前摔了一百次,或一百零一次搖桿。



註:本文完成於遊戲更新釋出前。

打臉的方法


conan的NCAA文章真好看。我唯一喜歡過的運動作家(以期待純文學的心情)是唐諾(姓謝的那位),conan的文章讀來就像是抽掉唐諾的戲謔幽默感和「我老婆是大作家」,卻保留雋永韻味的版本,而且寫的是台灣較少人關注的NCAA,從NBA已經秀場化這點來看,可以想見他對籃球運動的純粹熱愛。

讀那些NBA巨星的大學籃球生涯本身就相當有趣,也許球技未臻完美,但養成的過程更帶有一種莫名成就感,即使是旁觀者,依舊能感受那份樂趣。更重要的是人格發展。若只從NBA看起,會參雜太多鎂光燈的暈眩加持(不論過譽或不及),大學生涯相對接近球員的起點,可以進一步去理解如Chris Paul不刺青不穿耳環的原因,以及Kris Humphries建立NBA野心的來龍去脈。如果你也認同NBA不只有拿冠軍,那更應該透過NCAA去補完空缺。

台灣一直不太有運動文學的市場(更精準一點是不太有文學的市場)。運動觀賞的風氣很盛,素人寫手部落客也不少,但有文學底蘊,或說,有文學企圖的寫作者少之又少。畢竟單純的數據分析只是描繪出運動競技理性思考的一面,實用有趣,但並非全部,而零星的BBS論壇推文,完整性又不夠,還得花大把心思過濾嘴砲文章。

其實,現在許多老人擔心年輕一代寫作和閱讀能力的退化,我是覺得,與其硬逼那些網路世代讀四書五經,妄想憑空長出讀寫才氣,不如用文學手法去分析Kobe由狂放漸趨圓融的轉變,或者Tim Duncan成佛(誤)的過程,小朋友好奇為什麼Google喜愛的球星的Keyword,會出現由那麼多不認識的詞句寫成的文章,而非Youtube連結或高畫質圖片,若好奇心足夠燃起熱情(不論對Duncan或佛),自然會去讀去寫去研究,不用人硬逼。

歸根結底,台灣的運動風氣不論純觀賞或實作,分析閱讀還是親身參與,都傾向表面發展,就算是前面提到的運動數據分析文章,也始終衝不出數量。球迷只看球場上的表現,球員只想到有無辦法養家,球團老闆則盡力讓自己不只能養家,結果就是無限迴圈變成現在這副鬼樣子。

扯遠一點,日本大震意外掀起台灣媒體素質的激辯,諷刺的是,媒體從來是一國人民素質的呈現,觀眾的憤愾發洩,結果只是回頭打自己的臉罷了。你不能又要大家學公視,又吝於捐錢給公視。天天罵國家不把X球當國球,自己又何曾認真面對當孩子把志願填上「運動員」時作為家長的莫名恐慌。相對於媒體照妖鏡,觀察一個國家怎樣玩運動,怎樣去經營運動,大抵也有類似效果。



【延伸閱讀】

建構給解構的第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