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球迷


多年前的事了。

當時的我還是個高中生,中華職籃也還方興未艾,愛看籃球的我,免不了在下課時和同學討論前夜精采戰況,結果一個平常嘴巴就討人厭的傢伙,聽到我們在討論台灣的籃球,當場一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鄙夷姿態,對我們說了一些台灣籃球沒前途,看世界最高水準的NBA才是球迷王道,諸如此類乍聽之下十足政治正確的數落。

我不是容易將脾氣表現在臉上的人,可是聽了他那番話之後,當場硬是回頭狠狠瞪了他一眼。至於有沒有說出夾雜著動詞和人體器官名稱的順口溜,倒是不記得了。

不過他那些話還真讓我忍不住起了一絲絲疑問:對於任何一個看球成痴的球迷來說,他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任何有點智慧的人都知道,以台灣蕞爾小島的人口面積來估算,頂利害容納六支職業棒球隊幾乎是極限了,所以幾年前兩個聯盟總共八支球隊的景況,只能說是災難。尤其見證了那魯灣台灣大聯盟,靠著跳槽明星球員和洋將勉強撐了幾年,終於還是露出疲態之後。

但我卻始終覺得,那些每場比賽寥寥幾百人的進場人數之中,當我們扣除母企業派員工撐場面,以及非得拿免費票才肯進場的人之後,至少還有一小部分的球迷,是自己掏腰包買票看球的吧,於是我們不免懷疑,難道他們都是錢多到沒地方花,還是搞不清楚台灣尚存在另一個水準較高的聯盟(至少當時可見的媒體都是這樣對我們洗腦),又或者,沒聽過日本人也玩野球,美國MLB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這回事。

或許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甚至願意相信那些無怨無悔支持台灣扶不起籃運的球迷,極可能也抱持著相同的心態--人是不可能在同樣一條河裡,重複伸進一條腿兩次--他們執拗的認為,即使本質相同,但在眼前的絕對是獨一無二美好賽事。只因為他們曾親身觸摸過。

這無關乎看球的經歷年份或百科大全式的球場知識累積,肉麻一點講,這很可能更是直接縱向切入必然會被發現的某種抽象經驗感動,彷彿貼著你的身子襲來,悠哉不迫人的一道爽颯涼風。 

所以,當欣賞過天才打者鈴木一朗幾乎沒有死角的完美打擊表演,麥格瑞迪如入無人之境取敵將首級於千軍萬馬的得分秀之後,他們依舊會死忠站在第一金剛寥寥數人的窮酸啦啦隊中,為自己死心塌地支持的球員搖旗吶喊,或者在中華男籃隊完敗大陸三十分的比賽裡,看見陳信安田壘終於聊勝於無垃圾時間跑快攻飛身灌籃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流下不可遏止恨鐵不成鋼的眼淚,因為他們知道,在那瞬間,不論甘美苦澀,不論祈禱實現與否,他們都已經歷了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一刻了。

畢竟,雖然成王敗寇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事物必須服膺的法則,可是如果逸出了這個卻什麼也不剩,那我們的人生,未免過於蒼涼單薄了點吧。

於是乎,球迷也者,迷的不但是球,不但是精彩直觀的比賽競技,迷的更是那些鎂光燈聚焦外的人情世故,絢麗光影交疊處,說書者語未竟的留白沉思,以及那些流轉其間人的意志勇氣與凡此種種無法盡數的,用人類有限的敘述能力勉強稱之的:感動。

雖然有點勝之不武,下次再有人笑你浪費時間眼界短淺之類的,我們就好心一點這麼回他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