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3]
- 09/13 18:43, 2007引述 :『黑米不僅提供了工具性的「收藏」功能,也提供了社群性的「推薦」功能(以及本文不太探討的「群組」分享)。 「收藏」和「推薦」這兩個功能同時並存,產生了一些很有趣的結合、競合、拉扯現象。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兩者的意涵,進而選擇最恰當的功能?』( )
收者立場:文章有50%讚,就收,有100%優,才推。感覺推的東西也代表一部分你的人,會比較謹慎。
被收者立場:文章被收,高興一下,文章被推,高興兩下。理由同上。
如前所述,自己的書籤食用法,有推的大概都先收過了,比較少只是為了湊熱鬧而幫推的現象(當然留言除外)。這樣看來,又跟某些黑米眾的使用法不太一樣,所以若排除熱門 推文的質地不純(?),我倒覺得推與收合併統計的改變也許影響沒那麼大,畢竟每個人對於收與推的定義不太一樣,況且真要分辨,其實可以點進去超連結看更詳細的資訊頁面。
另,黑米的風格似乎不太適合舊文,自己收過的書籤裡面又重複受青睞的,也就是那幾篇指標性指導文,本身注目度就很高,反而幾乎沒遇過冷文被重推(更不用說 推上首頁)的現象,又讓「推」這個動作的實質意義變得沒那麼大,如果「推」真的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用,那也許還有用心計較的迫切性(請參考董福興先生想在黑米ㄌㄠˋ人遭遇挫折的喟嘆)。或者進一步規定要收 過(代表認真讀過)才可以推?不過這樣又失去湊繞鬧的樂趣了。
也許就如william文章所述,社群功能是不可忽略的,我則是本來就將黑米當成交流與討論的場所,沒記錯的話,好久以前不曉得葛力還是誰,也這樣解釋強 化社群文化的小眾宗旨,更甚者不屬於部落格範疇的創作物,只是單純資訊的需求,我也越來越傾向以介面更簡潔的del.icio.us去處理。
至於文章裡面提到的推或者收的自私vs.利他觀點,我倒覺得不能單純分開講。黑米的收藏機制並不具有del.icio.us那樣的隱藏書籤功能,所以沒 有真正意義上的「私書籤」,這些書籤文章內容也不是你花錢買來的,分享本來就比藏私來的自然順暢,更不用說分享始終是網路的特性與醍醐味。
並且一開頭就提到,推的東西也代表一部分你的人,代表你所關心的焦點,這就不純然是利他,當然也有自己想要引起共鳴部份。要說真正比較顯著的「公」與「私」 的分野,就是「推」並不具備回溯性,你推了並不代表就是「你」的,如果想以備將來寫作討論的不時之需,還是得乖乖跑那麻煩的「收藏書籤」分類動線。當然, 這還是牽扯到工具介面的功能設定。
或者,我們就直接講社群討論本來就是黑米用來降低網頁退回率的勾魂壓箱寶(真陰謀論,人家煮飯的電鍋出廠時本來就這樣設定啦)。
有一點很有趣,就是發現某些在討論串經常出現的大物,點到他的個人頁面去看,卻經常發現其所收的書籤少到讓人驚訝的地步(這裡非指別有用心的使用者)。我 不清楚這樣的使用者佔黑米眾的比例有多少,但至少可以印證「一樣米養百種人」的說法--就算玩具本身附了再詳盡的說明書,落到玩心大發的小孩子手中,誰曉 得會出現怎樣創新的「虐待法」。
被收者立場:文章被收,高興一下,文章被推,高興兩下。理由同上。
如前所述,自己的書籤食用法,有推的大概都先收過了,比較少只是為了湊熱鬧而幫推的現象(當然留言除外)。這樣看來,又跟某些黑米眾的使用法不太一樣,所以若排除熱門 推文的質地不純(?),我倒覺得推與收合併統計的改變也許影響沒那麼大,畢竟每個人對於收與推的定義不太一樣,況且真要分辨,其實可以點進去超連結看更詳細的資訊頁面。
另,黑米的風格似乎不太適合舊文,自己收過的書籤裡面又重複受青睞的,也就是那幾篇指標性指導文,本身注目度就很高,反而幾乎沒遇過冷文被重推(更不用說 推上首頁)的現象,又讓「推」這個動作的實質意義變得沒那麼大,如果「推」真的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用,那也許還有用心計較的迫切性(請參考董福興先生想在黑米ㄌㄠˋ人遭遇挫折的喟嘆)。或者進一步規定要收 過(代表認真讀過)才可以推?不過這樣又失去湊繞鬧的樂趣了。
也許就如william文章所述,社群功能是不可忽略的,我則是本來就將黑米當成交流與討論的場所,沒記錯的話,好久以前不曉得葛力還是誰,也這樣解釋強 化社群文化的小眾宗旨,更甚者不屬於部落格範疇的創作物,只是單純資訊的需求,我也越來越傾向以介面更簡潔的del.icio.us去處理。
至於文章裡面提到的推或者收的自私vs.利他觀點,我倒覺得不能單純分開講。黑米的收藏機制並不具有del.icio.us那樣的隱藏書籤功能,所以沒 有真正意義上的「私書籤」,這些書籤文章內容也不是你花錢買來的,分享本來就比藏私來的自然順暢,更不用說分享始終是網路的特性與醍醐味。
並且一開頭就提到,推的東西也代表一部分你的人,代表你所關心的焦點,這就不純然是利他,當然也有自己想要引起共鳴部份。要說真正比較顯著的「公」與「私」 的分野,就是「推」並不具備回溯性,你推了並不代表就是「你」的,如果想以備將來寫作討論的不時之需,還是得乖乖跑那麻煩的「收藏書籤」分類動線。當然, 這還是牽扯到工具介面的功能設定。
或者,我們就直接講社群討論本來就是黑米用來降低網頁退回率的勾魂壓箱寶(真陰謀論,人家煮飯的電鍋出廠時本來就這樣設定啦)。
有一點很有趣,就是發現某些在討論串經常出現的大物,點到他的個人頁面去看,卻經常發現其所收的書籤少到讓人驚訝的地步(這裡非指別有用心的使用者)。我 不清楚這樣的使用者佔黑米眾的比例有多少,但至少可以印證「一樣米養百種人」的說法--就算玩具本身附了再詳盡的說明書,落到玩心大發的小孩子手中,誰曉 得會出現怎樣創新的「虐待法」。
文章裡提到黑米是「混合了 del.icio.us 網路書籤的工具性,以及 digg 的社群性」,然也不見得del.icio.us+digg=HEMiDEMi的算式就會順利成立,畢竟,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隻不斷長大的怪物呢 (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