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球迷要加油,那你們呢?

誰在背後說我壞話?!!生從事體育事項,只有興奮只有感動,台灣體育難出頭天,通常都是人謀不臧,見不善我若不開口,凡世間何人敢作聲?熱來尋扇趕蟲驅暑,且讓我來冷眼向洋。

──熱來尋扇,吳清和


以上這段漂亮且滿溢素樸道德正義感的話,係出自中國時報體育中心主任,也就是體育版的負責人,吳清和先生個人部落格的開頭引言。

吳清和先生我並不十分熟悉,有記憶大概在好幾年前電視上似乎見過他評球,另外在中時部落格開始運作之前,斷續讀過他在中時電子報開的運動專欄,雖觀點不盡贊同,但也頗符合上述自述辭裡那種豪氣直爽的形象,想想畢竟是搞體育的人,大抵有其運動場上一脈相承的熱血率性。

再次拜訪吳先生的部落格,沒想到又是一番風景了。

無意間在台灣棒球論壇讀到ctsox寫的這篇《中國時報與大聯盟》的文章,說的是吳清和先生在十月二十二日中國時報體育版以及自己的部落格這篇《美職棒終結者的痛,誰知道?》文章中,大量引用了美國ESPN特約專欄作家Sean McAdam名為《Eckersley understands Lidge's pain》的分析報導,引用外國文章在台灣的體育報導生態中沒什麼大不了,但問題出在在吳清和先生文中有一段是McAdam原文裡沒有的:

著名的美國職棒作家麥克亞當(Sean McAdam)發現了,經他向太空人隊探聽,原來利吉在第6戰第8局投了4球後,主動向牛棚教練表示他投不來,並一直說『I can’t , I can’t...』然後便逕自到選手休息區獨坐

懂棒球的朋友一定清楚,當一個終結者說出這種話的時候,相當程度代表他的心理狀態已經發生動搖崩潰的現象,這對一位必須幫助球隊度過最緊張時刻的王牌closer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簡言之,甚至可以認定其不適任此重要職責,直接排除在球隊陣容之外。例如芝加哥白襪隊在聯盟冠軍戰創下連四位先發投手完投勝的紀錄,或多或少就是終結者不受信任造成的結果。

於是熱心的ctsox在網路上找到McAdam的email address後,對原作者提出如下疑問:  

 
 Dear Mr. McAdam,

I am one of your readers of your ESPN column.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providing us such excellent baseball articles. I enjoy reading them very much. Secondly, recently a sports reporter of a Taiwanese newspaper "China Times" named Wu wrote an article (in Chinese) about the game 6 of NLCS. According to Wu' article, you approached the Astros after the game, and found out that Brad Lidge, after 4 pitcher at the 8th inning, refused to go to the field. And Lidge kept on telling the pitching coach; "I can't, I can't...." After a diligent search on the internet, I cannot find an article of yours stating Lidge's unwillingness to pitch at that game as Wu claimed. For me, it is hard to imagine Lidge would have said something like that. Maybe it is something you wrote for other media than ESPN? I would be very appreciative if you can inform me about whether you have written things like that or it is just a made-up by this reporter Wu?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Have a nice world series.

Eric


對於上述的問題McAdam回覆如下:


 Eric,

Thanks for the kind words. However, I wrote no such thing about Brad Lidge. I merely wrote a column in which I spoke to Dennis Eckersley (who gave up a famous post-season homer in the 1988 World Series) and asked him what Lidge was going through.

Sean McAdam


所以根據Sean McAdam的回答,他根本沒有向太空人探聽Lidge在國聯冠軍第六戰的狀況,McAdam是“spoke to Dennis Eckersley”,想藉由這位名人堂救援王的過往經驗,請他就Lidge的遭遇,談談他當年是怎樣調適自己走出在緊要關頭被擊倒的心路歷程(於是不可能出現Lidge歇斯底里喃喃自語:『I can’t , I can’t...』如親臨現場的活靈活現描述)。

甚至我們可以用常理去判斷,如此重要的比賽,一位肩負重大勝負關鍵的球員出現這樣的怯戰狀態,再蠢再沒經驗的教練,都不可能讓這種嚴重影響球隊士氣的消息流傳出去。事實上,後來Lidge在世界大賽再次遇到困難時,太空人其他隊員仍舊表明力挺Lidge的心態,也可間接支持這樣的說法。

大敵當前,豈容你有一絲絲猶疑不決,去年在世界大賽演出「浴血紅襪傳奇」,燃燒鬥魂果敢奮戰的Curt Schilling,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明顯的,吳清和先生憑空杜撰了一則不確實的報導,開頭那正氣凜然的引言,當場發餿成了自打嘴巴的嘲諷──見不善我若不開口,凡世間何人敢作聲?!──對於中時體育版的報導水準「長久以來都相當拙劣」的說法,在球迷之間流傳甚久,但始終未曾親眼“見識過”,今次算正式開了眼界。

面對球迷讀者的詰問,吳清和先生遲遲不作回應,只在《白襪破咒封王,球迷一起開心吧》一文中,單方面擺出曖昧的和解姿態,通篇不見其對於虛構報導道歉的跡象,且在敏感一點的讀者眼中看來,不無諷刺之意:


對於台灣球迷投入美國職棒的熱忱,我有點意外,而且佩服;意外是指那麼多人喜歡,佩服是指識貨的人越來越多。 白襪隊奪冠,我當然感觸良多,感觸之一是今年我對美國職棒的處理法(不論是公是私,公是指我們在報紙版面上的處理,私是指我在這個部落格的處理),收到很多的回應,回應裡,襃多過於罵,估不論襃的(當然感謝了),且讓我正面看那些指責我、詛咒我、詆毀我、臭我、損我的反應。

平心而論,我還是心存感激,感激那些看後還願意花時間回應的熱忱,我盡量秉持當初堅持的『不回應罵聲』原則,但是不回應,並不表示我沒感覺,我的感覺甚至和大多數正常人一樣,夾雜著喜怒哀樂。但畢竟我是一個主表達者,任何人表達個人主意識時,絕對有不贊同的人,如果一位主表達者要希望所有人都贊同,那是欺騙自己。


為避免有逐字鞭屍的錯覺,對於吳清和先生上述有等於沒有的回應,在此不多作評判,讓球迷朋友們自行去判斷是非。

行文至此,我想起也寫運動文學的唐諾,某次表面上看似為球評脫罪,實則語意深遠的文章裡是這樣寫的:

對這些以此為業,卻屢屢犯錯的球評家,我們該如何看待呢?我建議我們輕鬆一點、寬容一點。曾不只一人講過:『職業球員不是用來贏球的,而是用來輸球的。』我總想為這段話補上一截:『職業球評家不是用來說對話的,而是用來說錯話的。』──畢竟,錯誤往往比正確更能讓我們認識事物的真相,只要這錯誤不是純胡說八道式的無聊錯誤,而是一種有思考線索和思考邏輯的有意思錯誤,它往往是一把太銳利的匕首,切入我們從未到達的深處,而展示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視野。

錯誤之為用大矣哉,這是唐諾的結論。

但此處說的是「球評」,並非講求務實報導球賽“真相”的體育記者,記者是在報導實際發生過的新聞事件,不是憑想像力創造小說、散文、詩歌,那是作文章,說故事,個人創作,不叫新-聞-報-導。

然而,在台灣這樣畸形的運動環境底下,充斥著短視近利的風氣不是一兩天累積起來的事情(這似乎已化約成台灣人的基本性格),立委一人一信挺王建民事件,台灣記者對於大聯盟採訪文化常識的貧弱(不是搞不清楚現場採訪的先後次序,就是淺碟的只以球迷的心態去追星),簽賭事件爆發後體育線外的記者鬧出的笑話更是驚人(洛杉磯“新熊”隊?!),所以阿Q一點想,從這些荒謬的事情看來,倒也不失「展示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視野」的功能,如此唯一可取的,令人怵目驚心的反面恩典。至於是不是「純胡說八道式的無聊錯誤」,都已經迂腐到這種地步,也不好意思追究人家了。

吳清和先生的部落格留言板,在經此杜撰新聞的事件爆發後,幾乎一面倒充滿撻伐聲浪(翻了幾頁都是如此,我實在想不出吳先生如何『收到很多的回應,回應裡,襃多過於罵』),弄到最後似乎演變成激動的球迷想“討個”道歉,即使大多數人都是言之有物,並非全然謾罵無理。

部落格有其自主性,比較直接一點形容,格主就是老大,手握生殺大權,要怎樣管理,怎樣寫文章,別人無法置喙,也管不著。但是,現在的狀況,已經不能單純用部落格文化來解讀,其一,同樣的一篇文章,也被平面新聞媒體刊載(這也是最糟糕的地方),並不適用此原則,另外,在中時自家舉辦的部落格大獎規則裡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隨著部落格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如何從茫茫網海中找到認真創作且有料的部落格,也成了一件益發困難的事。為了鼓勵用心的部落格寫手、提昇整體部落格書寫的品質,中時電子報決定舉辦第一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嘿,好一個「認真創作且有料的部落格」,帶頭老大反而翻臉作亂,豈不趣事一件......

別的不說,要「提昇整體部落格書寫的品質」,難道真的只要這樣自我感覺良好旗子搖一搖,就可以遂行意志,況且套用timo在《吃豆腐大獎賽》一文中說的:「如果部落格是日記,還有我的日記寫得比別人的日記好還不好的問題嗎?部落格如果是參與公眾各自的意見與真相的一部,大家都是試圖拼出真相的其中一塊拼圖,還有這塊比那塊好或不好的事嗎?部落格如果提供『主流認為沒有價值』的資訊,又怎麼會有『我的資訊比你的資訊有價值』的事呢?

誠哉斯言。

某個從事文字工作的良善友人曾好心勸告過我,平面媒體很看不起在網路上寫作的人,我當下就想到大手一揮伸進Blog界的中時,仔細觀察後,不論是一開始的嚴選優格到最近的第一屆全球華人部落格大獎,的確頗有這樣的態勢。因為管不住你,於是想辦法收編己用,乍看是鼓勵,其實肚子裡另有打算,擺明就是一種利用的行為,搶一窩瘋熱潮。實在忍不住這麼說,那些活字印刷出來的東西,事實證明不見得高明到哪裡去,如果仗著過往封閉時代累積出來的資源就自尊自大囂張成那樣,那誰看不起誰還很難說,相關評論,Blog前輩inertia以及timo桑均有精采論述,不在此班門弄斧。

除了早就不清高不嚴選的新聞媒體之外,下次當眾體育高層相關諸公要球迷共體時艱,或者加強自己看球的素養,不要人云亦云的時候,不妨也可以稍微低頭確認一下自己的位置,不要球迷已經和國際接軌行至網際世界迢迢大路上了,你還在當那個苦守收穫日漸稀少荒田麥地,頤指氣使卻早就無物可捕的麥田捕手,並且傻呼呼哀嘆道:「中央公園的鴨子都跑哪去了?」






【延伸閱讀】

What's Worse Than an Armchair Psychoanalyst? 》CCLu

都曾淪為敗戰罪人 利吉的痛 艾克斯里很了》吳清和

此為實體報紙上的版本,但基本上和部落格版本一樣,我看到有人以「又不是白紙黑字登在報紙上賣錢,有那麼嚴重嗎?」的說辭來反駁,但事實上這種說法已經不能成立,吳先生寫的東西確實賣了錢,也確實騙了人,特此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