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散文


到散文,記得有次電視正在播《今天不讀書》,蔡康永訪問張曉風,蔡開頭便說,和西方世界相比,華人文化中的散文創作不啻是自成一格的。

想想到現在都是這樣吧,過去中國歷史上具影響力的作家,或者今日普羅暢銷書的製造,都脫不了散文的範疇。

英文有一詞彙ESSAY,作散文,小品文,論說文,隨筆,漫筆解,此點也可看出散文在西方的地位,是非常混淆的。大小說家大詩人都是眾人皆知,唯獨散文家讓人印象不深,不曉得此是否為原因之一。

台灣一直很流行的抒情散文,恐怕在那種科學辨證的文化氛圍底下,又是偏向小眾了,這類散文大多軟調,且一部分帶著詩意,甚至有小說化的傾向,以其文類參雜著灰色的曖昧氛圍這點來看,的確是名符其實的散了。然說軟和散沒貶意,打個比方,炒飯家常,但要考驗廚師功力,炒飯是很可以拿來當試煉的,散文大抵如是,畢竟美味炒飯不是隨便拿隔夜飯來炒就可成功,同樣的道理,散文和記流水帳也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關於散文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想想其實有何不可,現在的社會太過度追求具體價值觀,反而忽略抽象思考的重要性,而曖昧,切割疆界之不明確,不也是這種抽象的體現。

對創作者也是,過度預設立場,反而會見樹不見林。寫作很難是單一面向的,寫小說要多方參考資料,寫詩廣泛醞釀情緒,散文那就更不用說了,採取一種自由開放的態度,對創作者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至於過度把心思放在考量讀者的閱讀準備,並刻意去迎合,那大抵不是作家該負的責任了。至少不是有意識的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